品书网  >>  二号首长   黄晓阳/著     向读者讲述的不仅仅是官场的游戏规则,也阐述了“适者生存”的人生哲理。
   92% 以上的读者觉得本书值得推荐!
来源:麦飞    2019-06-16 13:51:26    
导读:怎么说呢,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官员,但如此的高大全完全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样板戏的风格,一个与时代、与周围完全格格不入的人,怎么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员呢?

    前段时间接连看了三部比较有名的官场小说,《二号首长》、《侯卫东官场笔记》和《驻京办主任》。官场生态,尽在其中。

    我最初对官场小说是比较排斥的,这充分说明了自己的天真和幼稚。置身体制之内,却总妄图忽视甚至否定体制内的运作规律,自然会头破血流。这是我在这一两年内才逐渐明白过来的。大学时看《沧浪之水》,算得上较早又很传神的现代派官场小说,却看得自己愤懑不已,缘何进入官场便如同进入一个森严壁垒另类世界,必须锋芒掩盖勾心斗角委曲求全才能换来进步和发展?如此的发展,在当时的我看来是宁可不要的。大一大二的年纪,还真拿自己当天之骄子,看谁也是用睥睨的姿态,任何与学生会、班干部、校领导有关的东西都是肮脏的龌龊的。闲暇时只是拿着二胡跑到小树林中拉琴,还要眯起眼来,仿佛自己真是遗世独立的天下第一大隐。实际上那把二胡基本拉不响,有一次我兴冲冲地要给喜欢的女生拉一曲《东方红》,听完后她只说了两个字:

    “呵呵”

    现在想起那时的行径,总是要骂一句傻逼。而如果那时的我能看到现在的自己,估计也会为沦落至斯而愤怒地将二胡琴弦扯断。

    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同事向我推荐《二号首长》,说很好看,我则以一个文学青年不屑一顾的二逼劲头一笑而过。直到有一次老三跟我说他从《二号首长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(其实对于很多买来却从来未看的书,他也会说学到了很多),比如在签批件上领导的签字有讲究,横着签,竖着签,用逗号,用句号,各有深意。我手头恰好有一份领导的签批件,心中一动。后来签批事项的处理结果果然与标点符号的提示一致。这件事如同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紧闭的大门,门内尽是司空见惯的事物,可每个事物的形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原来我一直都只是看到了表象,却从未触及到本质。

    于是这才开始看《二号首长》,并一发不可收拾。

    抛开官场元素不谈,《二号首长》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小说,悬念迭出,节奏鲜明,围绕一条大线索,每隔不久都会抛出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包袱。即便没接触过官场政治的人,也完全能沉浸其中。赵德良与对手的攻守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,让人心惊肉跳冷汗直流,领导的每一个举动,官员的每一次微调,都是一次排兵布阵,看似不起眼,却能在瞬间转为风雷之势,打得对手毫无还手之力。

    唐小舟提供给读者一个置身其中的旁观视角,让读者既能随着大领导冲锋陷阵,又能冷静地思索咀嚼。作者黄晓阳总是借唐小舟之口提到“官场智慧”这个词,并把这种智慧上升为人际关系处理中最微妙最高深的学问。传统观念里的中国官场,往往只是与“斗争”一词联系在一起的,尔虞我诈,互相倾轧,即便有忠臣良相对抗奸恶佞臣,也往往以铮铮死谏的形式表现。特别是经过无数传说、戏曲、古典小说的演绎,古代官场便呈现出正邪对立二元分化的局面,要么是包龙图明察暗访龙头铡、虎头铡,要么是严阁老权倾天下一手遮天丧尽天良,政治斗争被大幅度地艺术化、简单化。而建国后早期的文学作品,鲜有触及官场这个题材的,即便有,也是艺术服务政治,塑造样板戏一般的高大全。在宣传中更是单纯强调原则与纪律,刻意抹灭官场人性。所以普通人看官场,远看似乎是层次分明运作高效,近看却是一片模糊不明就里。直到上世纪90年代,才有一批作家,诸如周梅森、王跃文等人将目光对准了官场。但周梅森对官场的描述依然严肃而正统,王跃文则更多刻画人性冲突而使作品整体上失之大气。特别是在矛盾冲突的设置上,这些作品侧重于表现主人公在政治斗争中面对诱惑或威胁时,凭借自身的操守化解危机,多少会陷入模式化。《二号首长》则用“官场智慧”解决了这个问题。所谓“官场智慧”,说白了就是玩“手段”。这个被贬义化的词其实是个中性词,关键看玩手段的人是什么样的人,手段也便会具有不同的效果。小说没怎么描述赵德良的德操,甚至还隐晦地暗示他有点作风问题,但在是非面前,在维护发展全局面前,他却展现出了极为高超的政治手腕,推动矛盾向最合理的方面解决。比如在黎兆平被神秘“双规”,赵德良受到冲击时,他在常委会上用“烽火戏诸侯”的典故引出程序正义,一把抓住对方的弱点,并乘势打出一套漂亮的反击,赢得酣畅淋漓,赢得光明正大。

    是为官场智慧,是为阳谋高手。

    虽然大部分人,比如我,与小说中省委书记的层面离得太远,但小说却没有不接地气的感觉,因为作品中刻画的每个主要角色都堪称性格饱满色彩鲜明。即便是高级官员,也首先是人,拥有人的七情六欲,不过是掩饰的比较好罢了。就像前面说的,赵德良与巫丹有暧昧,每年都会到更高层的领导家走动,为了自己的父母可以动用一定的公权力。如果作者也把赵德良塑造成一个极公私分明、两袖清风的人,那恐怕他也不会有高超的官场智慧,读者更不爱看。

    与《二号首长》侧重于省委这个圈子不同,《侯卫东官场笔记》更全面地展现了官场之路。《二号首长》之后,网络小说中的官场题材明显多了起来,但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网民的意淫之作,完全可以忽略。小桥老树创作的《侯卫东官场笔记》也是网上连载,最初起的名字刻意迎合网络小说风格——《官路风流》,明显是想把读者往权与色的沟里带。小说内容上也带有明显的网络风格,人物多,节奏快,主角光环,且越往后写越烂。但它却在一众网络官场小说中脱颖而出,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它刻画的众生相真实而鲜活。侯卫东一步一个台阶,接触到了无数的人,或正直,或市侩,或善良,或阴损,这些人我们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。

    《侯卫东官场笔记》从基层乡镇到省委都有所展现,但就个人阅读体验而言,随着侯卫东官越做越大,感觉小说质量却每况愈下。我最喜欢的是小说开始,侯卫东在上青林的那一段生活,苦闷,迷茫,却有执著的疯劲。这大概也与个人经历有关,我也在基层,对小说中涉及到的基层领导、基层事务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触。只可惜自己远没有侯卫东的那股韧劲,到现在也不过是个小虾米。

    侯卫东干了市长之后的篇章,远没有了小说最初的细腻和激情,看到他在市长的角色上运筹大事,我却总想起当年上青林为修路疯狂,每天和村干部们大醉一场的那个青年。看不下去,也就放弃了。

    看完了《侯卫东官场笔记》,特别想再找一部官场小说填补,想起几年前很受欢迎的一部《驻京办主任》。以前我曾在一位小领导桌上看到过,他倒是非常推崇,声称这是官场教材。便从网上找来看。简介中提到几个角色,有的在权色物欲面前防线崩溃,有的左右逢源油滑其中,而一位李姓副书记则代表了“具有高尚政治品格和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形象”。看到这个形容,我立刻联想到《二号首长》中的赵德良和《侯卫东官场笔记》中的周昌全。我以为,这位“政治智慧”高超的副书记,也必然能以自己的手段扭转乾坤,换来政治清明。可我很快感觉味道不对,且不谈其他人物,单是这位李副书记,便始终摆出一副天下第一廉吏的姿态拒人于千里之外,拒腐防变的防线之牢实在令人叹为观止。甚至最后作者给了他一场轰轰烈烈的死亡,在防洪防涝的途中车祸身亡。

      怎么说呢,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官员,但如此的高大全完全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样板戏的风格,一个与时代、与周围完全格格不入的人,怎么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员呢?如此重要的正面形象被塑造得单薄乏味,更别说其他角色了,肖洪林等腐化堕落的官员身上,丝毫看不到一名高级官员在面对诱惑时的挣扎对抗,更缺乏渐进式心理变化的描写,似乎所有人都一踏入官场便性格定格。唯一值得肯定的是主角丁能通这个角色,作者在他身上下了些功夫,将他刻画成在灰色地带左右逢源,却有一定原则性的官员,形象还算得上丰满。只可惜独木难成林,实在难以想象这部小说当年是怎样红起来的,怪不得那位向我推荐这部小说的小领导至今屁股未动。

    恰逢此时县里又有大范围的调整,几家欢乐几家愁。而我依然还是那只无人问津的小虾米


·上一篇品书:《二号首长》:博大精深的官场哲学工具书
·下一篇品书:《二号首长》--玩阳谋,不玩阴谋
本文由网友"嘟着小嘴耍任性"上传,授权合作和侵权删除信箱:ibook8@qq.com
您可以发表对本文的评论!

用户名: